permanent
3g18 常青笔记可以提高谈话的信息带宽modified | Sunday 29 June 2025 |
---|
sr-due: 7 December 2022
sr-interval: 88
sr-ease: 310
date created: 2022-08-14
date modified: 14 March 2023
tags:
%%我的理解:: 可太对了,如果对方背景知识足够,一句话可能就能表达清楚,如果背景知识不够,则针对某些观点的跳转出的常青笔记,就可以做有效扩充。可以根据背景知识量速读或精读。而不是什么场合都是一句:你是小白,我推荐你看一下这本书。%%
如果谈话时提起了某个话题,而你恰好对此洞见颇深,那么谈话这一媒介的约束便很让人恼火:在谈话中间传达细节丰富而较长篇幅的想法是很难的。如果你发表过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或书籍,将这些材料分享给对方,以便其后续阅读总是可取的。但发表作品的门槛挺高。你可能积累了很多颇有思考的知识,但还没有将其记录下来,编纂成可供发布的文章。[[常青笔记]]正好能填补这个空缺。常青笔记不像文章一样具备叙事结构和流畅行文,但每篇常青笔记再经过足够打磨,完全能单独成篇,并后续不断完善。分享这样的常青笔记能够增加谈话的信息带宽。
在谈话这样的情境中,常青笔记在某些方面比完善的出版物更有用。[[常青笔记应该是原子化的]],所以常青笔记很短,而且主题非常明确。事实上,常青笔记通常短得可以在谈话中间即刻阅读。阅读传统出版物花的时间太长了,所以只能充当后续的参考材料。常青笔记的内容则可以实时推动谈话进展。
我发现在 Twitter 上常青笔记特别有用。在 Twitter 上回答微妙的问题往往有点抓狂,但给出常青笔记链接,并附上一行摘要,往往效果不错。有时笔记标题作为摘要足矣。
一旦涉及到多人的笔记,这种效果尤为显著:[[对话涵盖多个讨论者的常青笔记可能会促进协作意义构建]]。